报告指出,2019年总计有13.79万名德国学生赴境外留学,相比2018年增长了2800名(2.1%)。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赴奥地利和荷兰的留学生人数分别增长4.1%和5.3%。
2019年,最受德国学生青睐的留学目的国为奥地利、荷兰和英国,该三国德国留学生人数分别达到了3.02万、2.24万和1.41万,合计占德国境外留学人数的48.37%。受英国脱欧影响,赴英德国留学生人数相比前一年下降7.5%。在欧盟境内留学的学生比例约占总数的70%。
根据该报告,德国大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赴荷兰和奥地利的留学生多来自社会科学、新闻学和信息科学领域,学习该类专业的学生比例分别占两国德国留学生人数的35%和24%;而在英国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学生比例则达到24%。此外,由于人类医学学科在德国学习名额有限,有意选择该学科的德国学生会倾向前往东欧国家留学,在立陶宛、匈牙利和波兰,就读该学科的德国学生比例分别达到了72%、66%和58%。
该报告同时显示,中国是德国学生第六大留学目的国(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别为瑞士和美国),2019年共有8079名德国留学生赴华留学,与2018年持平,较2017年(7814名)上升了3.39%。
疫情下德国高校在校和新入学留学生数量出现双增长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于2021年12月1日至15就留学生就读和入学情况邀请268所德国高校参与快速调查,收到158所高校的反馈信息。DAAD在此基础上,对国家承认的全德387所高校(基本没有外国学生的教会大学和行政管理大学除外)的留学生情况进行了预估,主要结论如下(不排除与最终的实际注册人数相比存在偏差)。
在德留学生总数增长。
DAAD根据高校反馈的信息预测,在德国高校注册的留学生从2020/21冬季学期的32.5万人增长至2021/22冬季学期的33~35万人,同比增长2~8%。31%的高校留学生人数增幅至少达到5%,约40%的高校保持稳定;18%高校有明显下降,11幅下降。留学生人数增长的原因,一是注册新生数增长,二是为数不少的留学生继续其在德学业,如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德攻读硕士。
若按高校类型做一比较,则综合性大学的留学生增长更胜于应用科技大学。但无论何种类型和规模的高校,硕士生增长都快于本科生,造成此局面的原因可能是2021年疫情之下入境受限,从大学预科申请入学的新生较少。
新入学留学生数恢复增长。
根据DAAD的预测,2021/22冬季学期新入学留学生约为7.2~8万人,2020/21冬季学期为6.4万人,同比增长13~26%,而去年同比减少了19%。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短期进修和交换生从去年的明显下降中快速恢复,近一半的受访高校表示短期外国学生数增长,其中40%的高校增长甚至超过10%。综合性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数增长明显。
新生人数变化存在明显国别差异,如来自土耳其、伊朗、印度、意大利和法国的新生有增长,而来自中国、叙利亚、卡麦隆等国的新生继续减少。
新生到校率变化明显,且因高校类型不同呈现差异。
虽然疫情仍在持续,但留学生赴(返)德需求明显。近80%的受访高校预测,至少四分之三的留学生已回到德国;63%的高校表示,其境外新生基本上(90~100%)都已入境德国,而上一年度这一比例仅为40%;只有7%的高校表示由境外赴德的新生不足一半,而上一年度为15%。不同类型的高校新生到校率有明显差别,艺术/音乐类高校继续保持了上一年度的高到校率,而工业大学相对较低。
目前近80%的德国高校都采取现场教学和数字化远程教学混合模式。
小型应用科技大学(FH/HAW)这一比例为61%,这类大学中纯数字化远程教学比例达30%。鉴于目前德国疫情发展情况,本学期不少高校将恢复的纯现场教学再次改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10月份开学之初进行完全现场教学的高校比例为30%,此调查进行时这一比例下降为7%;进行纯数字化远程教学的高校从学期初的1%上升为14%。
此项调查中,大学被分为六大类:小型综合性大学(学生数少于或等于2万人)、大型综合性大学(学生数多于2万人)、小型应用科技大学(学生数少于或等于5000人)、大型应用科技大学(学生数多于5000人)、工业大学和艺术/音乐高校。(潘孟秋)